她与他之间,曾有过那些短暂却无法忽视的交错,那些未曾明说却暗流涌动的瞬间。空气中似有细微的电流在两人之间窜动,让她一时竟不知如何反应。
孙骏文识趣地后退了几步,讪笑着告别,留下他们站在灯光交织的大厅中央,四周的喧嚣仿佛渐渐退去,化作背景中模糊的噪音。
“你还在画画。”唐禹川开口,语气轻柔,像是在陈述一件早已被证实的事实。
“是的,”邹萍垂下眼帘,指尖微微蜷缩,仿佛触碰到记忆中那些尚未褪色的情感,“但不再是为了什么,而是因为热爱。”
邹萍还没想清楚,自己为什么要向唐禹川解释这么一句。
那句解释已经脱口而出了。
唐禹川的目光停留在她的脸上,细细揣摩着她的话语,仿佛想要从中窥见更多。
然而,她的神情是平静而坚定的,像一道无声的屏障。他无法从她的眼神中捕捉到昔日的脆弱,那份依赖的余温早已消失殆尽。她站在他面前,不再是那个需要庇护的女孩,而是一个用画笔书写自己命运的女人。
“我看到了你的《故乡红》。”唐禹川开口,声音低沉,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感慨。他的手无意识地攥紧了一下,随即放松,“那是一幅动人的作品。”
邹萍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,她并不知道他关注过她的作品。
那幅油画是她灵感的巅峰,是她孤独、思索、渴望与追忆的结晶。每一抹红色都像火焰,像鲜血,像她灵魂中迸发出来的色彩。她从未想过那幅画会被唐禹川看见,更未曾料到,他会在这种场合提及。
“那只是过去的作品了。”她轻轻回答,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,似是在为那段难熬却充满意义的岁月送行,她并不想让这段对话触及过往的阴影或未解的情愫,便没有再多说什么。
唐禹川微微点头,目光转向远处,似乎在思索什么。
他清楚,他们早已不在同一条道路上,或者说他们从来都没在一条道路上过。他身边是高楼、会议、掌声,她的世界是色彩、画布、无声的自我对话。
“你来这里,是为了那幅新作《雪中的晚餐》吗?”他低声问,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与怀念。
邹萍点点头,又摇摇头。
她的目光随着旋转的灯光望去,落在不远处的那幅作品上——白色的雪花,橘黄色的窗光,斑驳中人影在晚餐桌旁的模糊剪影。那幅画凝结了她在寒夜中思索的温情,是她想象中那些未实现的平静生活。
晚会的音乐变换了。轻柔的弦乐从房间的某个角落缓缓弥漫开来,意味着拍卖环节的即将开始。
邹萍向唐禹川示意,先一步转身离开。突然,她想起那幅《故乡红》,是她画笔下的《故乡红》,也是唐禹川提到的《故乡红》。那是一片燃烧着的记忆,是她用全心全意绘制的情感宣泄。
她的耳边忽然又响起他曾说过“画画不要只画表面”的话,那句话仿佛是从遥远的过去传来的,穿越了时光的层叠,在她的内心深处激起了无声的波澜。
邹萍忽然认识到,一个她一直不敢承认与面对的事实——唐禹川不是她曾一度以为的,她生命中的一个过客。
他没有教过她画画技巧的突破,也没有教她如何在画布上找到自己,但他在她的思绪中悄然埋下一颗种子——让她慢慢明白生活和艺术都不能停留在表面,不能被表象所迷惑。
他的一次出现,却逐渐改变了她看待世界的方式,改变了她对生活、对创作的态度。
无论她是否愿意,是否承认,他始终在她的世界里,那份潜藏的力量,依旧在无声地影响着她。